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以下简称古村落)消逝速度不断加快。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保存乡村记忆、留住乡愁乡情,促进乡村振兴,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共识。县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积极为古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调研组认为,庆元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把村落、山水、田园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保护和建设,最大程度保护古村落优美形态和整体风貌,坚持原有自然村落的保护性开发。现将具体意见建议,整理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统筹协调工作
古村落保护利用,涉及农业农村局、住建局、文广旅体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多个部门,且侧重各有不同:农业农村局牵头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侧重点在建设;住建局牵头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侧重点在危房修缮;文广旅体局牵头开展历史文化村落和传统村落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侧重点在古村落涉及的文物保护;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侧重点则在国土空间利用。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组织协调机构,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交叉,资源没能进行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按照各自政策要求开展保护利用,一些古村落未能得到及时保护,同时部分古村落存在过渡保护的情况(如:建了一些不必建的房子,粉刷了一些不该粉刷的墙)。
1.加强古村落保护利用组织领导。成立县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古村落保护利用办公室,整合各方力量,统筹协调全县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健全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机制。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项目联合评审机制、政策资源整合机制、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和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2.制定古村落保护利用扶持政策。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古村落保护利用负面清单;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如把保护重点放在修缮瓦片,防止因漏雨而倒塌上,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根据制度及政策规定,从根本上解决古村落保护利用标准问题,切实避免破坏性保护,破解失修失管及过渡保护问题。
二、突出重点、谋深谋细,科学规划引领
目前,我县古村落保护发展项目,基本按照单个古村落进行规划编制,缺乏对全县与各乡镇(街道)保护发展的统筹把控。
3.系统梳理、分类实施,形成目录清单。在古村落保护利用过程中,要综合分析古村落整体现状、资源禀赋、文化底蕴、传统风貌、招商价值的基础上,重视保护不同年代、不同风貌、不同风格、不同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按照产业定位、功能布局、空间布局、保障措施等方面,系统梳理分类,厘清村落资源,形成自然消亡和分级分类保护利用目录清单,从整体上划分为消亡型、保护型、提升型、发展型。
4.制定多规合一的古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古村落保护开发必须以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文旅体发展规划、传统村落规划和历史文化村保护利用规划等为依据,以全县、各乡镇(街道)或整合条线发展思路,统筹科学编制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找准村落定位,明确保护利用主题,凸显独特个性价值,避免同质化。
三、整合资源、产业融合,有序保护利用
加快探索和形成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庆元模式。从根本上说,古村落要延续发展,必然要与当代社会衔接,坚持产业融合发展。
5.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引导乡镇(街道)包装古村落开发利用项目,并将类似项目列入乡镇(街道)重点招商内容。发动乡贤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用,打造一批乡村振兴共富样板。
6.打造“菇乡康养”品牌。在城区及周边乡镇重点筛选10个左右的古村落,通过旧村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带动、特色古村打造、旅游产业开发,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推介庆元特色农产品,设置若干条精品旅游康养线路,主要功能为:观光体验、休闲美食、美术写生、摄影摄像、民宿度假等,全力打造庆元美丽乡村康养品牌。
7.建立用地协调机制。通过宅基地置换,异地建房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加强项目土地保障,建立土地报批、环评、征地、拆迁等项目要素协调机制,以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地快。
四、深入挖掘、以文融村,加强文化赋能
庆元古村落历史文化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众多代表性的古村落文化。如:大济进士村文化、月山春晚文化、龙岩“吴三公”文化、三堆百事吉剪纸文化、坝头石匠文化、白柘洋第一支部红色文化等。目前,不少古村落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随着社会发展, 诸多历史民俗文化出现传承危机。建议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联、文广旅体局、融媒体中心、政协文史委等部门参与,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做好古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宣传、传承及推广工作。
8.深入挖掘古村落特色文化资源。梳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非遗技艺、文物古迹、香菇文化、民俗宗教、姓氏村史等史料,形成古村落文化基因,编印成册。
9.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开展古村落保护专题宣传。建立古村落及文化数据库,强化数字赋能,实现网上旅游资源共享、古村落清单网上公开。
10.加强历史文化传承及推广。建立常态化非遗展演制度,打造一批艺术水平较高、文化内涵丰富、故事情节动人的艺术表演节目,体现古村落发展特色,最终达到“传承文化、业兴民富”的目的,让古村落“活起来”。